静坐(静坐常思己过)
- 运动健康
- 2025-07-07 07:36:32
- 6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有关静坐的诗句赏析(禅修打坐静心经典古诗词)
- 2、如何静坐,静坐是需注意哪些事项,会发生什么事吗?晚上能在房内静坐吗...
- 3、坚持打坐、静坐的人,一段时间后,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?
- 4、孩子静坐训练的方法
有关静坐的诗句赏析(禅修打坐静心经典古诗词)
1、静坐时,看看天,看看云,看看风吹树梢。静与躁,皆在人心。静坐池亭二首(其一)宋-杨万里胡床倦坐起凭栏,人正忙时我正闲。却是闲中有忙处,看书才了又看山。山居(其二)宋-释净端水澄山色映青天,静坐茅堂未欲眠。好玩岩头松与月,更闻高柳一声蝉。自述(其一)宋-赵期万木阴中一草庐,溪风山月弄清虚。
2、《静坐池亭二首》 杨万里 诗句:胡床倦坐起凭栏,人正忙时我正闲。却是闲中有忙处,看书才了又看山。 赏析: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池亭中静坐的场景,通过对比“人正忙时我正闲”,突出了静坐时的闲适与自在。
3、时间没有等我,是你忘了带我走,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,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。 在时光里打坐,岁月里参禅,只见你,不见佛。 在幽静地处打坐禅修,口诵经咒,身做礼拜,甚至朝拜神山等,仅仅具备这些外在行为,并不算真正的修法。
4、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慧能示法证悟诗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,几回落叶又抽枝。自从一见桃花后,直至如今更不疑。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花开,花从何处来?灵云婵一见,回首舞三台。
5、宋代张元干的《蝶恋花》词中提到“闭门打坐安闲好”,表明了打坐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与闲适。元朝方回的诗句一夜打坐如禅僧,形象地描绘了在简陋环境中打坐的禅修状态。李广田的《山之子》中,描绘了山家妇女在自然环境中打坐,针织相伴,展现了打坐融入日常生活的情景。
如何静坐,静坐是需注意哪些事项,会发生什么事吗?晚上能在房内静坐吗...
最好在安静的房间静坐,如果没有条件,可以在卧室进行。 确保空气流通,但避免风口。 坐姿要平坦舒适,座位上需铺有柔软的垫子。 静坐前应松开衣带,确保身体不受拘束。静坐时的姿势 两腿必须盘起来,分为双盘膝和单盘膝。 胸部略微前倾,使心窝降下。 臀部略微向后凸出,保持脊骨不弯曲。
(3)、在入坐之前,应宽松衣带,使筋肉不受拘束,气机不致阻滞,但在秋冬等寒冷时,两腿必须盖好,以免膝盖受风。 静坐时的姿势 (1)、静坐时的两腿 (a)、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。
孩子静坐的要求 环境要求:选择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环境进行静坐练习。避免嘈杂或干扰因素的存在,如电视声、手机铃声等。确保房间温度适宜,光线柔和,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。
坚持打坐、静坐的人,一段时间后,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?
1、打坐后,身体会显现一系列的气感反应,如冷热、麻痒、胀痛、甚至强烈的情感波动。五官的反应可能包括光影、耳鸣、流鼻涕、出痰等,而脏腑方面则可能出现流汗、拉肚子、排宿便、多尿等现象。此外,身体会突然“动”,表现为穴桐搏握道跳动、气动、抖动、颤动等。
2、坚持打坐、静坐的人,一段时间后,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?首先头脑清醒,思维敏捷,精神启迪以及在自我认识和幸福感方面都有所提高。因此你的身体状态就变好了。我要说你变聪明了,你可能不信。
3、打坐时,身体器官处于休息状态。盘坐阻止了部分下盘血液流通,从而使心脏动力更强,促进血液循环,有效冲击血管堵塞的物质。血脉通自然就能消除一些病症。打坐最重要的是静心。当今社会,经济、社会、各种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,打坐可以让大脑处于一个空旷的状态,属于真正自己的时间和空间。
4、静坐的过程中,由于血管的净化、身心气的调和,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,使“气的轨道”恢复正常运转,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,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。 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,塑造健康、美丽的体态。
5、有研究表明,坚持1小时左右的打坐训练,可帮助缓解疼痛。这项研究是针对没有打坐过的人群做的调查,一共15个人,对每个人进行20分钟的打坐训练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的监控,最终发现他们的疼痛指数都有所下降,会出现这样的效果,主要是因为在打坐当中,多层次的神经传输,缓解了疼痛。
孩子静坐训练的方法
1、若孩子好动,可尝试动态静坐(如缓慢摆动手臂后静止)。 引导方式 幼儿:用想象引导(如像树一样不动或观察肚子像气球起伏)。学龄儿童:简单数呼吸(吸气数1,呼气数2,数到5后重启)。
2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专注,选择一个安静、无干扰的环境非常重要。这个地方可以是孩子的卧室、教室或者公园。无论选择哪个地方,都要确保周围没有任何嘈杂声或其他干扰因素。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 孩子需要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来进行静坐训练。
3、保持一致性: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行静坐训练,以帮助孩子建立例行公事。一致性有助于形成习惯,并使训练更加有效。 个性化调整: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反应调整训练方法。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励,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。
4、逐步延长静坐时间:随着孩子习惯的养成,可以逐步延长他们静坐的时间,但最长不宜超过20~30分钟,以避免孩子感到疲劳或厌烦。户外活动:对于特别好动的孩子,家长还可以尝试带他们去郊外钓鱼等户外活动,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静坐能力。
上一篇:育儿网论坛(育儿 论坛)